当前位置 > 首页 > 郑州 > 科教 >

热线:0371-65710329(网站) 信箱:hntyxww@126.com

以“活水源头”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济源示范区教体局脱贫攻坚纪事
  • 2020-10-14 09:26:58
  • 来源:中新社河南分社
  • 责任编辑:辛帅
  • 豫体网郑州10月14日电(记者 高新科 通讯员 刘栋军 任家军)近年来,济源示范区教育体育局紧扣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功能性扶贫定位,围绕按照“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目标,积极构建“一校一对策、一生一责任人”的帮扶机制,从贫困学生精准资助、基础教育控辍保学等重点领域入手,持续强化义务教育保障。

    一 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在政策制定上,出台了《济源市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国家助学金实施细则》等符合教育实际的资助政策,并通过印发《教育资助宣传工作手册》《告家长一封信》、发放资助明白卡等,让资助政策家喻户晓。在资助落实上,建立了教育扶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确保符合资助条件的贫困学生不漏一人。坚持做到“一项一案”、“一生一档”,严格项目标准,规范资助程序,严把各个环节流程,坚决杜绝截留、挪用、冒领等问题,保证学生资助工作公开透明、公正公平,2018年荣获全省资助工作绩效考核第一名。在资助创新上,2018年春,该市在高质量完成国家、省各项资助政策的基础上,新增加普通高中全免学费,所有残疾学生享受营养餐改善补助,所有非困残疾学生困境儿童免学费和住宿费等项目。济源成为河南省第一个全市范围内免除普通高中学生费用的省辖市,也标志着济源实现了从九年义务教育向十二年免学费教育的提升。

    2018年秋季,济源出台专项政策,对济源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给予每人每年5000元生活补贴,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至此,济源教育建立起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的帮扶体系,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各学段全覆盖的贫困生资助体系。2019年秋,该市又启动农村小学在校生免费营养餐计划,市财政下达专项资金584万元,全市11个镇的18185名农村小学生喝上了政府提供的每天1包免费营养奶。



    农村小学孩子们正在饮用免费牛奶
     
    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各类家庭困难学生资助89236人次6744.52万元,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6301人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4183万余元。两年来,全市普通高中免学费5000多万元,30000余名学生受益;425名建档立卡大学生领取生活补助212.5万元(其中2018年202名大学生101万元,2019年223名大学生111.5万元)。

    二 持续加大控辍保学力度

    一是积极与民政、公安、统计部门配合,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全面调查摸排,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提高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教育和关爱水平。二是加强学籍监测。规范休学、复学、转出、转入、辍学办理程序,确保学籍系统学生信息准确、学生数据真实、做到人籍一致。层层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时间到位。三是制定《济源市教育局 “控辍保学”工作方案》,将每年的3月和9月作为“控辍保学活动月”,开展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督导检查,从依法控辍、精准控辍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采取签订责任状、划片、驻点、包校等方式,积极开展走访劝学活动,确保辍学学生及时返学。



    教师志愿者开展入户走访劝学活动

    2017年,济源市跟踪、劝返疑似辍学学生26名;2018年,跟踪、劝返疑似辍学学生38名。2019年2月,济源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印发《关于做好疑似失学儿童情况核查和劝返复学工作的通知》(济政教督[2019]3号),成立济源市“疑似失学儿童情况和劝返复学”工作小组,为“控辍保学”目标全面实现提供坚强的组织领导。在教育、公安、民政、司法等相关部门及各镇(街道)共同参与下,组织人员对教育部下发的814名疑似辍学儿童进行入户走访和劝返复学,核查情况为758人实际在校,53人因病因残或者死亡不能复学,3人经劝返后复学。截止目前,该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贫失学率为零。

    三 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

    一是出台政策,为特殊群体保驾护航。协调财政、人社、残联等部门先后出台《关于印发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济源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等文件,对该市的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二是强化工作落实,做好入学服务。坚持特殊教育与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同部署同安排,按照“一人一案、分类安置”原则,能随班就读的尽可能安排随班就读;随班就读有困难的,安排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中重度残疾不能到校就读的,采取“一人一案”、送教上门方式,确保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三是强化经费保障,确保工作开展。2016年以来,济源市财政先后投入资金214.5余万元,用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内部设施的建设,并将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全部提高到每年6000元。建立了“以普通学校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儿童少年入学安置机制,努力实现“零拒绝、全覆盖”。三是强化学习培训,提升服务内涵。精选师资,选出有仁爱之心和责任情怀的教师送教上门,并组织他们到西南大学进行特殊教育专题培训学习,提升服务水平。



    特殊学校教师给学生辅导作业

    截止目前,该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365人中,已入学357人,入学率为97.8%。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的学生294人,接受送教上门的学生89人,送教上门工作共涉及16个中心校和3所市直学校,参与送教上门教师178人。

    四 提升山区薄弱学校办学水平

    一是实施贫困村学校改造项目。2016年以来,累计实施了大峪二中、王屋封门小学等学校共计410万元的改造项目17个,目前所有项目已全部投入使用,有效改善了山区薄弱学校基础设施。二是实施农村、山区薄弱学校与名校、强校联盟办学战略。市区13所优质学校与农村38所薄弱学校建立教育发展联盟,实行一体化管理,其中贫困村的16所中小学、幼儿园与城市优质学校(园)对接。三是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实施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选派优秀教师到山区农村薄弱学校任教,累计培训农村教师上万人次。2018年以来,累计新招聘教师407名,轮岗交流教师520名,新招聘教师优先补充到山区,城区交流轮岗教师优先向山区倾斜,强力充实山区教师队伍,推进山区教师年轻化。2019年度,市区向山区新分配教师50名,轮岗交流校长和骨干教师63名。四是实行山区学校教师补助政策。2016年以来,济源市按山区教师每人每年至少3000元的标准发放山区补贴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均衡城乡教育发展。从2019年7月1日起,该市农村教师工作生活待遇进一步提升,平原镇、村、教学点教师生活补助分别按每月200元、300元、500元执行,山区镇、村、教学点教师生活补助在此标准上再提高200元。五是实施农村教师住房保障项目。2017年规划的15个教师周转宿舍项目,目前已竣工10个,其他5个正在加紧施工;2019年的规划周转宿舍项目涉及10个镇1077套,计划3年内完成。



    山区青年教师正在培训
     
    五 创新实施“双千双扶”
     
    自2018年秋季开始,济源市开展了“双千双扶”教育扶贫活动。即:千名教师结对千名学生,推进扶志与扶智工作,用足用好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扶贫成效,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党员教师带头参与,每人结对帮扶1名困难学生,广大教师根据自身特点认领1名帮扶对象,确保全市1378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的15年内都有教师“一对一”志智双扶。2019年,先后组织119贫困生赴山东开展五天四夜的“一山一水一圣人”研学实践;组织128名困境学生赴西安开展“触摸历史、传承文明”研学实践,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内生动力。



    《中国教育报》报道济源“双千双扶”教育扶贫工作

    六 贫困村结对帮扶工作
     
    教体局帮扶的大峪镇林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38人,截止2019年底已全部脱贫。

    几年来,一是完善林仙村基础设施,完成7200米灌溉管网铺设工作,协调修建机耕道路和旅游路11.8公里;二是发放社会力量帮扶,联系涟源炉业为村里捐赠铲车助力脱贫,每年可稳定增收5万元集体收入;三是成立24万元的林仙救助基金,用于救助遭遇意外、疾病的困境村民;三是多次组织“好媳妇、好婆婆”评选、“身边的好党员”“孝道”讲堂、清洁家园等各类活动,助推精神文明建设;四是成立林仙鸿睿农业合作社,与高级中学签订定单式消费扶贫协议,先后组织开展三届“林仙村富晒南瓜采摘节”,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帮助林仙村销售富硒南瓜等农产品100多万斤,销售额160余万元。



    林仙村富晒南瓜采摘节
     
    此外,济源市教育系统19个文明单位还联系帮扶了19个贫困村,党员志愿者分包近百家贫困户家庭,切实助力脱贫攻坚。一是突出教育特色,深入到帮扶户家中,对留守儿童、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心理健康辅导等。举办“家风好故事”、家庭教育宣讲活动、高考志愿填报、特长生免费培训等。二是美化村容环境。2018年,投资100余万元,组织22所学校105名美术教师和美术特长学生志愿者来到帮扶村,精心创作共计20000平方米扶贫宣传文化墙。2019年,投资约50万,建文化长廊,搭建并手绘林仙大舞台,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提高村民文化素养,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三是推动产业扶贫。各帮扶单位积极为帮扶对象出点子、想法子,为帮扶村建设图书室、宣传栏,充实各类图书近万册。先后举办汽修、茶艺、蔬菜制种、电商等各类培80余期,受益群众4000余人,带动产业增收近200万元。

    七 体育行业扶贫工作

    2017年以来,济源教育体育局在全市开展“体育扶贫 健康下乡”活动,保证全市59个贫困村村村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及健身器材。



    捐赠东添浆小学体育器材
     
    一是配置体育器材,搭建健身平台。2017年申请体彩公益金70余万元,为50个贫困村发放篮球架29副,乒乓球台69副,健身器材45套。2018年对全市贫困村体育器材更新提升,并申请体彩公益金50万元为27个贫困村更新体育器材,配发篮球架15副,乒乓球台14副,健身器材8套。二是实施“送球下乡”,增强锻炼意识。先后在下冶、五龙口、思礼等镇开展“送球下乡”活动30余场次,丰富群众体育文化生活,为贫困村注入脱贫攻坚体育力量。三是开展健身培训,掀起健身热潮。2018年8-10月,选派16名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先后对下冶、承留、坡头、邵原、大峪8个扶贫镇的800余人进行广场舞培训,极大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一致好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