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五里桥镇:坚持“六个结合”完胜脱贫攻坚
西峡县五里桥镇:坚持“六个结合”完胜脱贫攻坚
豫体网南阳7月11日电(记者薄金伟 通讯员王荣各)西峡县五里桥镇脱贫攻坚紧盯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始终坚持精准这个科学方法,始终把好脱贫质量这个根本要求,始终抓好改革创新这个关键举措,始终依靠群众主体这个内生动力,始终做实党建引领这个强基之策,认真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弱鸟如何先飞?黄土如何成金?前提是要有脱贫志气和信心。实践中,五里桥镇注重提高贫困群众自身发展能力和信心,引导贫困群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防止政策“养懒汉”。特别是坚持治贫先治愚,切实抓好教育扶贫,不让贫困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是必须把握好的一对重要关系。近年来,五里桥镇在持续加大扶贫投入的同时,下大力气推进产业扶贫,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推动各村产业扶贫百舸争流。土槽村的香菇、黄狮村的猕猴桃等都是“一个产业带动一方脱贫”的典型案例。
坚持党员与群众相结合。“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扶贫开发,要给钱给物,更要建个好支部”。该镇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纳入镇村领导班子和镇村组干部政治建设考察,派强用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坚持集体与个人相结合。该镇坚持统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推动贫困群众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入股或参股等渠道增加集体收入,实现集体富带动个体富。2018年吴家沟、土槽、前营三个村利用第一书记项目资金,分别建成了40kw光伏发电站,村级光伏电站,每年能够给村集体带来近十万元的收入,这些收入的绝大多部分都分红给了贫困户。
坚持生产与生态相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五里桥镇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针对贫困人口中的生活在深山丘陵地带的实际,充分发挥山清水秀的生态资源优势,着力推进生态产业扶贫、生态补偿扶贫,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近年来,五里桥镇在吴家沟、土槽、天宝三个山区村大力发展种植袋料香菇,仅此一项就为贫困户增加收入一万到两万元。
坚持数量与质量相结合。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该镇坚持以“两个确保”目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为度量衡,实事求是把握脱贫节奏,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坚决防止“算账式”、“指标式”、“突击式”脱贫。
豫体网南阳7月11日电(记者薄金伟 通讯员王荣各)西峡县五里桥镇脱贫攻坚紧盯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始终坚持精准这个科学方法,始终把好脱贫质量这个根本要求,始终抓好改革创新这个关键举措,始终依靠群众主体这个内生动力,始终做实党建引领这个强基之策,认真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弱鸟如何先飞?黄土如何成金?前提是要有脱贫志气和信心。实践中,五里桥镇注重提高贫困群众自身发展能力和信心,引导贫困群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防止政策“养懒汉”。特别是坚持治贫先治愚,切实抓好教育扶贫,不让贫困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是必须把握好的一对重要关系。近年来,五里桥镇在持续加大扶贫投入的同时,下大力气推进产业扶贫,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推动各村产业扶贫百舸争流。土槽村的香菇、黄狮村的猕猴桃等都是“一个产业带动一方脱贫”的典型案例。
坚持党员与群众相结合。“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扶贫开发,要给钱给物,更要建个好支部”。该镇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纳入镇村领导班子和镇村组干部政治建设考察,派强用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坚持集体与个人相结合。该镇坚持统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推动贫困群众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入股或参股等渠道增加集体收入,实现集体富带动个体富。2018年吴家沟、土槽、前营三个村利用第一书记项目资金,分别建成了40kw光伏发电站,村级光伏电站,每年能够给村集体带来近十万元的收入,这些收入的绝大多部分都分红给了贫困户。
坚持生产与生态相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五里桥镇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针对贫困人口中的生活在深山丘陵地带的实际,充分发挥山清水秀的生态资源优势,着力推进生态产业扶贫、生态补偿扶贫,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近年来,五里桥镇在吴家沟、土槽、天宝三个山区村大力发展种植袋料香菇,仅此一项就为贫困户增加收入一万到两万元。
坚持数量与质量相结合。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该镇坚持以“两个确保”目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为度量衡,实事求是把握脱贫节奏,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坚决防止“算账式”、“指标式”、“突击式”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