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学子的“石斛”情
伏牛学子的“石斛”情
------西峡县回归大学生周锋创业纪实
豫体网南阳9月12日电(记者翟建定 李波 曹宇)“我的根在伏牛山,我的魂在伏牛山,只有家乡亲人富裕了我才能感受到骄傲,只有父老乡亲健康长寿了我才能感到自豪。”在西峡县实施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战略大潮中,回归大学生李锋踌躇满志。’这个现年只有29岁的小伙子,抱着改变家乡贫穷面貌的壮志,在家西峡县五里桥镇党委政府的诚意邀请下,毅然放弃了北京鑫地园林工程公司优厚的待遇,回乡创办了河南省第一家聚组培和种植为一体的石斛科技示范园,他梦想着也在探索着把八百里伏牛山得天独厚的野生石斛实现母本组培,落地千家万家,带领父老乡亲共同富裕,健康长寿。
学业有成,伏牛学子京城写辉煌
1984年六月,在八百里伏牛山深处的西峡县,小周锋出生在寺山脚下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里。受父亲的影响,小时候的周峰勤奋好学,朴实厚道,很受乡邻们喜爱。东家的奶奶让他跑趟腿,西家的爷爷缺盐吃,小周锋都很开心的为爷爷奶奶叔伯阿姨们帮忙,有时候还把家里的东西送给乡邻们,童年的小周锋幸福而开心。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周锋的父亲周光华脑瓜子活,凭着一手熟练的驾车技术,和人合伙买了一辆半挂车,东进西出往返拉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挣足了第一桶金。1997年,心气了很高的父亲投资100多万创办了西峡县第一家洗衣膏厂,由于管理不善,加上对市场的定位不准,就在2003年周锋刚刚考上大连理工学院的时候,洗衣膏厂破产倒闭,家里的房子抵押给银行后,还欠下外债100多万。
眼看着儿子开学的日子日益临近,周锋的父亲欲哭无泪,为周锋的学费焦灼得一夜间白了好多头发。看到父亲愁眉苦脸的样子,懂事的周锋宽慰父亲说:‘我高中毕业知识已经够用了,出门打工挣钱也不少。干脆我出去打工,一方面能挣钱替家里还债,另一方面还能供养弟弟上学。’
穷山沟里第一次出了个大学生。周锋考上大学的消息很快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乡邻们的耳朵里。乡邻们知道周锋的父亲办厂赔了不少钱,自发地倾尽所有给周锋凑足了学费和路费。大学四年,周锋省吃俭用,努力学习,期期都拿到最高奖学金贴补生活费。
2007年7月,周锋从大连理工学院经济管理系毕业。为了早点找到工作,替家里分忧,他到处投简历,到处应聘。2007年11月,他被北京市鑫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录用做文员工作,实习期月工资746元。第一个月末,当人生第一笔工资拿到手后,激动的小周锋赶忙跑到银行给父母寄回了300元。由于在北京举目无亲,周锋只能吃住在公司。每天,当别人下班后满心欢喜的回家时,小周锋都是耐心的加班帮助前辈们整理文档,校验文件。闲着无聊,他还兼顾了公司办公室和经理办公室以及卫生间的卫生保洁工作。周锋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表现被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一天,经理故意把一份投标书让他绝对照稿打印,内容中出了不少逻辑混乱的句子。第二天,当经理看到原稿和周锋在侧面的修改建议稿时,经理被这个敬业上进的小伙感动了,破例让他提前结束实习期,调任他做了公司商务标投标文件资审负责人。工资也从746元跃升为每月5000元。
从2008年到2012年周锋担任商务标投标资审负责人的四年间,周锋共组织参与投标200余起,中标100多个,为公司创造效益300多个亿。其中最让周锋引以为豪的是他参与组织北京奥运会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竞标成功,他所设计的竞标文书在数百家竞争者中迎刃而出,一举拿下6万余个平米的园林工程。至今,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立交公园和运动员们最受欢迎的休闲娱乐场所。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竞标成功,不但极大的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还给公司带来了一亿七千万的收益。公司领导对周锋更加刮目相看,不但封给他高于公司副总的红包,还提升他为公司办公室主任,并给他配备了专车。
回归创业,伏牛学子结下‘仙草’缘
在北京工作期间,周锋在一次活动中偶遇到了在中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读博士专业的大学同学李媛媛。在聊天当中,无意间听她说起石斛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极高,是现今乃至以后的抗癌治癌名药。周锋突然想起了小时候陪父亲一起上山砍柴时挖到的金钗,就问金钗和石斛有啥区别。同学听到他说出金钗二字,马上取笑他身在宝山却出来打工,并说金钗就是石斛,特别伏牛山的野生石斛更为稀有,一斤可卖到12万元。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周锋马上恳求老同学帮忙求见一下同学的导师、现中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主席郭顺兴教授。郭教授经常出差国内国外讲学,要见一面谈何容易,但有了同学的搭桥,周锋终于在一个月后见到了教授。郭教授对这个热心好学的小伙子很感兴趣,鼓励他把家乡的野生石斛基质标本送过来作比对检验。当父亲把家乡的野生石斛基质标本送给郭教授检验后,郭教授连连称赞伏牛山野生石斛是石斛界的大熊猫,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濒危野生植物,并鼓励他利用伏牛山野生石斛基质做植物离体组培,保护伏牛山野生石斛资源,多做点利国利民的好事。
2013年初,在市县实施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战略中,周锋收到了家乡五里桥镇党委政府‘邀看家乡巨变’的邀请函,,信里情真意切邀请他回乡创业,为父老乡亲做贡献。周锋的心动了、热了。想起小时候痛他爱他帮他的很多父老乡亲还在守着宝山受穷,周锋依然谢绝了公司老总的挽留,怀揣着在北京打拼攒下的第一桶金,怀揣着发展和保护野生石斛资源的梦想,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石斛俗称金钗,种子极小,无胚乳,在自然条件下需要同某些真菌共生才能萌发,繁殖率为百万分之一,很难用实生苗栽培,而通过人工植物离体繁殖,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五的种子萌发。为了保护家乡这一非常稀有、非常有价值的药用植物,为了使家乡百姓都能吃得起这一延年益寿的药中仙草,周锋决定孤注一掷,采用植物离体实验组培人工石斛。
周锋的回归,得到了市县镇党委政府的热烈欢迎,特别是五里桥镇党委政府全程协调帮他租赁了23亩土地,县委组织部还为他帮忙购置钢骨大棚和解决用工用料问题。2013年9月,在市县镇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周锋投资300余万元在五里桥镇寺山脚下的封湾村建起了植物离体繁殖无菌实验室和河南省聚组培和种植为一体的石斛科技示范园。
为搜集野生资源标本科学配比和组培,周锋的足迹遍布了湖北、浙江、安徽、云南、江西等地,走深山老林,攀悬崖峭壁,搜集记录野生石斛的生存环境。为熟练掌握野生石斛的离体繁殖技术,周锋八赴北京请教郭顺兴教授,为做好野生石斛植物离体繁殖试验,周锋经常一个人三两天不吃不喝钻在实验室做无菌繁殖实验。为节省实验资金,他经常把几万个培养苗瓶罐调整至温度均衡,年轻轻的小伙子,经常累得抬不起腰。在周锋的顽强拼搏和努力下,2013年10月,周锋利用伏牛山石野生石斛母本组培植物离体繁殖实验终于成功。从2013年10月到2014年6月,他先后培育出铁皮石斛瓶苗15000瓶、伏牛山石斛瓶苗3万瓶,建设钢骨大棚19个,种植面积4500平方米。‘一亩石斛百亩田’,谈及收益,周锋眉开眼笑的说:‘'三年后我不但能收回全部投资,还能盈利几百万。"
回报乡邻,伏牛学子踌躇满志
生于斯长于斯,周锋深情地说:‘在我家最苦难的时候,是父老乡亲帮助了我。自己富不算富,乡亲们共同富裕了才是我最终的心愿,要不,我也不会放弃北京的高薪回乡啃这块硬骨头。’
‘野生石斛栽培难度大,但采用植物离体繁殖组培出来的适生苗成活率会达到百分之九十五,所以有兴趣的父老乡亲均可以放心栽培。’,看到周锋发展这一新生事物,乡亲们大都抱着观望态度,周锋总是不厌其烦的向乡亲们解释。
‘无土栽培、无性繁育,这在习惯了传统种植的乡亲们看来确实是个天大的笑话。’,周锋笑着说。
为了使乡亲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周峰把部分培育出来的小苗栽培在石锈石上,伏牛山奇石上,花开时花香怡人,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人来观赏,由于石斛属于兰科植物,既好看又实用,懂得的人都要买几盆拿回家观赏食用,就这样简单的变脸,也给周锋每年带来10多万的收益。
乡亲们开始摇摇欲试,先是七八户各投资一万元把石斛苗栽培在了楼顶上、院子里,后来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试种。为了打消乡亲们的顾虑,周锋给乡亲们承诺,全部无偿提供技术,石斛成熟后全部帮助他们出售。遇到家境困难的群众想栽培,可以等到石斛成熟后再给苗钱。
谈及未来,周锋说:‘我已经熟练掌握了离体繁殖技术,2020年以前,我将把规模扩大到150亩。争取带动农户300户,使野生种植规模扩大到800亩,带动乡亲们共同富裕。‘。
’让西峡人民都能吃得起伏牛山野生石斛,使西峡的父老乡亲们都能延年益寿,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周锋的心里话,也是他回报家乡、回报社会的初衷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