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体育文化 >

热线:0371-65710329(网站) 信箱:hntyxww@126.com

双奥之城:奥运遗产全民共享
  • 2022-10-15 10:04:18
  • 来源:北京日报
  • 责任编辑:李保华
  •   本报记者赵晓松
     
      题记
     
      “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一道,克服各种困难挑战,再一次共创了一场载入史册的奥运盛会,再一次共享奥林匹克的荣光。”
     
      奥林匹克是时代高擎的火炬,而每一座奥运城市,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凝结着主办方对生活、对世界、对未来的思考。
     
      2008年,“鸟巢”夏夜的绚烂烟花点亮了国人的百年奥运梦想。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伴随中国重回世界舞台中央,首都北京也在一个更加清晰的坐标下服务祖国的成长,公共交通、园林绿地、污水治理等办奥成果,至今仍在造福市民生活。14年后,当奥运再次进入“北京时间”,两地三赛区通过积极筹办突破发展鸿沟、补足城乡短板、激发转型动力,留下了丰厚的冬奥遗产。
     
      7年筹办之路,“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一路引领。从夏奥场馆完美切换“冬奥模式”,到“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从老首钢冷却塔与晶莹跳台和谐共生,到冬奥会结束后冰雪场馆向市民开放……作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北京以“简约、安全、精彩”作答,将奥运机遇融入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大幅增强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积蓄着后冬奥时代的城市发展潜力,诠释出东方文明古国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独特理解。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北京奥运会后,全民健身蔚然成风;北京冬奥会后,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放眼未来,首都北京将继续向前,在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宏伟蓝图中,书写新的荣光。
     
      首善答卷·双奥之城篇
     
      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2015年7月,北京成功获得冬奥会举办权。此后的近7年时间里,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北京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点燃了中国冰雪运动的激情,补齐了建设体育强国的短板。北京也正式成为全球首座“双奥之城”。北京冬奥会的筹办留下了丰厚的成果与遗产,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必将载入史册。
     
      冬奥场馆
     
      在全国甚至全球处于领先水平
     
      “北京冬奥会场馆将造福中国人民。”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这样说。一座座见证全球冰雪健儿风采与荣耀的竞赛场馆,是冬奥会为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留下的重要遗产。
     
      北京冬奥会成功利用了大量北京奥运会场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让原有场馆焕发了新风采。完美实现“水冰双驱”的国家游泳中心,成为冬奥会史上最大的冰壶场馆,也是全球唯一可以同时运行水上与冰上项目的竞赛场馆;拥有50余年历史的首都体育馆,配备最新的声光电技术,在北京冬奥会上见证了中国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夺金的高光时刻;北京奥运会时掀起篮球热潮的五棵松体育馆,在北京冬奥会上记录了冰球比赛的速度与激情。
     
      北京冬奥会新建竞赛场馆在设施、技术、规模上更是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绿色环保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1.2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单体冰面、“彩练当空舞”般的浪漫造型,内外兼修的国家速滑馆无愧“最快的冰”;如游龙般横卧于小海陀山下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成为中国第一条、也是唯一符合冬奥标准的雪车雪橇赛道;如飞燕般穿梭于小海陀山间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拥有中国最高等级高山滑雪赛道,也是国内首条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赛道。
     
      全民参与
     
      冰雪旅游客源贡献率全国居首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中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突飞猛进。北京通过开展各类冰雪活动,让冰雪运动成为市民休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做出了贡献。
     
      2015年至2022年,北京连续8年举办“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累计开展各级各类群众性的冰雪活动2万余场,参与人次超过3000万。此外,仅2021年一年,北京市组织群众性冰雪活动5378场次,吸引530万人次参与;举办区级包括街道、乡镇、社区等基层冰雪活动1.6万次,吸引1874万余人次参与。
     
      2022年服贸会上发布的《2022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北京全民冰雪运动参与率55.24%,仅次于黑龙江,在全国各省区市排名第二。同时,在2021至2022雪季全国总计3.12亿人次的冰雪旅游客源中,北京贡献12%,占全国首位。
     
      场地是冰雪运动发展的基础。国家速滑馆、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冬奥会冰上项目场馆陆续向公众开放的同时,北京的冰场、雪场总数也大幅增长。截至2021年底,北京共有滑冰场地112个,滑雪场地35个,大幅超越申办冬奥会前的42座冰场和22座雪场。
     
      城市发展
     
      京张两地构建“一小时经济圈”
     
      “办冬奥不是一锤子买卖”,筹办过程助推城市和区域发展,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真正惠及每一个百姓。
     
      全长174公里的京张高铁贯通,不仅在赛时联通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更让北京城区、延庆区、张家口和崇礼形成“一小时经济圈”。仅2019年底至2021年底的两年间,累计发送旅客1380余万人次。在北京城内,11号线冬奥支线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将北京赛区的各场馆全部纳入轨道交通路网。
     
      在京西石景山区的永定河畔,由莲石湖公园、永定河休闲森林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等多个公园整合而成、占地1142公顷的冬奥公园,成为“双奥之城”的重要见证。国庆节前,冬奥公园迎来开园一周年,累计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余人次,已成为市民亲近自然、运动健身、休闲赏景的热门打卡地。
     
      9月底,经过改造的北京冬奥村正式对外开放。在这里,市民可以体验室内滑雪、滑冰、卡丁车、攀岩、壁球等运动休闲项目,也可以参观艺术展、音乐节等艺术活动。
     
      首钢滑雪大跳台与背后的几座冷却塔混搭成一幅“赛博朋克风”的炫酷画面,在冬奥会期间被很多中外健儿和网民点赞。后冬奥时代,这里成为市民、游客的拍照打卡地。昔日存储工业循环水的晾水池成为绿树环绕的群明湖,存储煤料的工业厂房精煤车间化身“四块冰”,成为多支国家冰雪运动队的训练基地。借助冬奥会契机,首钢园已经成为集商业、科技、体育、文旅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
     
      后备人才
     
      青少年冰雪运动领跑全国
     
      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和举办过程,在无数青少年心中种下奥林匹克与冬季运动的种子,不仅鼓舞他们上冰上雪,更激发他们在生活中践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格言。
     
      为了鼓励更多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北京市自2017年起持续开展“冰雪进校园”系列推广普及活动,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中小学生累计参与冰雪运动近210万人次。同时,共有200所学校获评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00所学校获评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校园普及与市民快乐冰雪季等活动,让中小学生既通过滑冰、滑雪直接感受冰雪运动魅力,也通过旱地冰壶、旱地冰球、滑旱冰等方式了解、熟悉冰雪运动。
     
      青少年参与率提升,让竞技后备人才形成井喷式发展。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有5支市级青少年冰球队和1支滑雪队,以及125支区级青少年冬季项目运动队,注册青少年运动员人数达到7565名,是2017年的近百倍。
     
      北京青少年冰球运动的火爆更是全国领先。2021年北京市中小学生校际冰球联赛,吸引了119所学校、126支队伍、1730名运动员参赛,比赛场次达到319场。2021至2022年,北京市青少年冰球俱乐部联赛共进行了1224场比赛,有25家俱乐部、256支队伍、近3600名球员参赛,赛事规模达到亚洲第一。
     
      答卷得分
     
      在2021至2022雪季全国总计3.12亿人次的冰雪旅游客源中,北京贡献12%,占全国首位。
     
      2008年8月24日晚,国家体育场鸟巢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致辞中说:“通过本届奥运会,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中国更多地了解了世界……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2022年2月20日晚,国家体育场鸟巢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致辞中说:“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我们欢迎中国成为冰雪运动大国,祝贺中国!”
     
      阅卷心得
     
      市民刘文丽、滑雪俱乐部唐洪浪:
     
      冬奥遗产融入休闲生活
     
      本报记者赵晓松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不少市民走进国家速滑馆、国家游泳中心等冬奥场馆,体验冰雪运动,乐享假期生活。
     
      “冰丝带”于今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此后便成为了广大滑冰爱好者的热门打卡地。热闹非凡的冰面上,无论是小心翼翼、步履蹒跚的初学者,还是装备齐全、健步如飞的“老手”,都能在这里享受滑冰的乐趣。67岁的老人刘增明在什刹海的天然冰面上滑了50多年,首次在冬奥冰面上滑行让他十分兴奋,“终于能体验一下最专业、最快速、最环保的冰场了。滑着真是舒服!”
     
      “冰立方”、首都体育馆、华熙LIVE冰上中心等冬奥会的竞赛和训练冰面,也在“后冬奥时代”陆续对大众开放。国庆假期,16岁的高中生范梓芸与几名同学先后在“冰丝带”和“冰立方”参观并体验滑冰,她自豪地说:“冬奥会的时候我们看着中国运动员在这里为国争光,现在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来这里滑冰。”
     
      冬奥遗产同样与市民的休闲生活密不可分。家住石景山区北辛安附近的刘文丽已经习惯了晚饭后与丈夫一起漫步首钢园,她对记者说:“这里不仅环境好,老工业遗址还有历史感,远远望着滑雪大跳台,更是感觉很壮观,每天走一圈,心情就很舒畅。”
     
      冰雪产业从业者更是感受到了北京冬奥会带来的机遇。今年服贸会期间,意大利天冰集团展位上服务过冬奥会的造雪机、制冰机等设备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该集团企业事业部总监沈玉梅表示,北京冬奥会带动了全国冰雪产业的发展,不少雪场、冰场开始升级装备,让很多企业迎来了发展机遇,“我们看好未来中国冰雪产业的发展,不仅计划在中国打造集团第四个出口生产中心,也将把冰上、雪上装备做得更专更精。”
     
      国庆节假期后,北京Super SKI竞技滑雪俱乐部创始人唐洪浪就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我们俱乐部主要是进行青少年的高山滑雪培训,现在需要协调场地、教练、课程等一系列问题,北京冬奥会后的第一个雪季,雪友热情特别高,我们做好雪季无假日的准备。”
     
      受北京申冬奥成功的鼓舞,唐洪浪2015年正式投身青少年滑雪培训行业,并在2017年创立了自己的俱乐部。过去7年,他见证了北京滑雪人群的快速增长,“起初我们的业务量并不是很大,但滑雪人群逐渐增大,人们对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独立于雪场的俱乐部,我们的学员数量逐年增长。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家长熟悉滑雪后,也希望孩子参与进来。”
     
      提供高山滑雪培训的同时,唐洪浪也涉足大众普及领域的室内滑雪机业务,在2015年参与从国外引进了北京首台室内滑雪机,他说:“现在北京至少有50家室内滑雪机门店,其中还有不少连锁品牌,设备也实现了国产化。通过举办冬奥会,滑雪初学者和进阶者的人群都扩大了。”
     
      《北京日报》2022年10月15日第5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