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体育文化 >

热线:0371-65710329(网站) 信箱:hntyxww@126.com

北京冬奥会,也是“体教融合”大舞台
  • 2022-02-19 11:11:07
  • 来源:新京报
  • 责任编辑:李保华
  •   北京冬奥会,也是“体教融合”大舞台
     
      ■冬奥观察
     
      对于“体教融合”,北京冬奥会是一个近在眼前、可资利用和开发的体育资源库。
     
      北京冬奥会各项目比赛仍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全世界目光都聚焦在冰雪赛场上。放眼体育活动的整个社会结构,奥运会一定是位于塔尖的明珠,光芒璀璨,而广泛的青少年教育则是其扎根于大地上的塔基。
     
      青少年是奥林匹克运动生生不息的源泉,奥林匹克精神也在不断激励青少年成长。青少年教育一定是包含和突出了体育的教育,而体育也必定是融合在教育之中的体育。这是关于奥林匹克与青少年教育之间的辩证法。
     
      值此奥运火炬在家门口再度点燃之际,有必要重提近几年在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词汇——“体教融合”。因为,这与奥林匹克所提倡的实为同一件事,其宗旨都在于培养具有健康完整人格的未来之才。
     
      苏翊鸣是“体教融合”的典范
     
      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第一项第一条就写道,“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这一条,提纲挈领地为《意见》全文奠定了基调。这份文件,是我国对未来青少年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是体育教育第一次被放到了最核心的位置。《意见》提到的健康第一、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以及文明精神野蛮体魄,都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不同面相,也都在本届冬奥会中有着最鲜活的体现。
     
      在苏翊鸣、谷爱凌、徐梦桃、武大靖以及其他很多优秀运动员身上,我们都能看到这些品质,他们也都是“体教融合”的典范。比如,对苏翊鸣来说,滑雪是其热爱所在,也是幸福所在。因为,从小苏翊鸣一家三口就能融入在同一个运动里。幸福与享受,一直是他成为职业运动员之前的关键词。也因此,除了滑雪,苏翊鸣还喜欢高空跳伞、跳水甚至演戏,并从容面对这一切。
     
      在苏翊鸣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对体育运动乐趣的充分享受、阳光自信的面容、顽强不屈的意志、健美的体格以及强大的心理素质,都可以由运动得来。体育的育人价值,也尽显于此。
     
      唤醒乐趣才能促成终生体育
     
      本真的体育教育,需要去唤醒参与者,让其发自内心去热爱运动。体育学界有个概念叫“终生体育”,学生时期的短暂教育显然不足以促成于此,唯有真正唤醒青少年,让他们转而开始自我教育,才是唯一途径。而唤醒一定来源于乐趣的发现。
     
      在我看来,发现乐趣是“体教融合”操作层面上的核心和难点,其关涉教师能力、项目编排和比重、竞训体系、家庭学校和社会关系等层面,需要在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协作中慢慢摸索。但每一位最基层的教师,都可以率先从自身做起,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先行尝试。
     
      这里的乐趣,倒未必一定是对冬季项目的乐趣,因为所有项目都同宗同源,唤醒的关键在于引导青少年去发现和感受身体活动的快乐。而北京冬奥会就是一个近在眼前、可资利用和开发的体育资源库。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在体育运动中,人更接近于宇宙的基本力量。而对于“宇宙的基本力量”,中华文明的源头经典《周易》也有过描述,那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行之“健”就是宇宙的基本力量,其循环往复,刚健不歇,是一个永远运动的状态。这种“健”的状态体现于人就是“自强不息”,放在奥林匹克语境中就叫“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而其共同前提就是“乐此不疲”。
     
      如今,我们再次身临一届在家门口举办的奥运盛会,见证世界上第一座“双奥之城”诞生,看到一大批优秀的00后运动员脱颖而出。这些,也都共同促成了一个去发现体育价值的时机。
     
      对基层教育工作者而言,此时更应将塔尖上的奥林匹克运动与塔基上的“体教融合”上下打通,将奥林匹克精神浇筑进青少年教育工作中,而此次北京冬奥会就是一个大好契机。
     
      □牛东平(专栏作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