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体育工作 >

热线:0371-65710329(网站) 信箱:hntyxww@126.com

社区体育转型求发展
  • 2017-05-03 10:17:10
  • 来源:中国体育报
  • 责任编辑:赵伟涛
  •   前不久,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新形势下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与建设——以上海市为例》工作研究方案论证会。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指出,要加强对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的指导,尤其重点培育发展在基层开展体育活动的城乡社区服务类的社会组织,推动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为了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打造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国家体育总局今年明确提出“六边工程”,而第一项工程就是要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社区体育俱乐部作为群众体育重要的表现形式,总局群体司委托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开展《新形势下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与建设——以上海市为例》的工作研究。
     
      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会长张祥泰介绍, 过去这些年,上海已有164家社区体育俱乐部,通过自治和自主管理,针对各自社区群体,不断创新社区体育服务内容和形式,探索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新模式。在提升社区体育组织能力建设,指导社区体育实践活动,推动社区体育联盟赛事开展,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公共体育服务配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协会组织与政府职责的关系,协会的社会认同度感,自身能力建设上有待提高,社区体育俱乐部大有发展空间。
     
      基于为未来群众体育发展趋势化服务,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上海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工作研究课题,对城市社区体育工作具有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记者 平 萍
     
      总局群体司组织建设处处长杨光宇认为,社区体育作为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迫切需要找一个新的抓手,按照总局要求以居民需求为中心,补齐我们的短板,对社区体育俱乐部这个工作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扬弃,推动社区体育转型提升发展。他分析,上海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呈现出“六个有”格局,即群众有需求、政府有政策、部门有举措、街道有意愿、社区体育协会有作为、俱乐部工作有成效。“上海的模式是可复制推广的,希望通过课题的研究将形成的理论成果转化为政策成果,通过提供主体、受体、服务内容的研究,最终上升为操作性的成果。” 
     
      上海市体育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伟听、清华大学教授李蔚东、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曾雁、广州体育学院教授裴立新、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张林、曹可强、李建国、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赵文杰等专家学者纷纷出谋划策,提出建议。专家指出,群众体育发展目前处于新态势,新形势,新背景,全民健身不仅上升到国家战略,更有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群众体育将大有可为。也有专家分析,深化改革补短板,是深入全民健身工作的重点。群众体育中社会组织薄弱,是短板中的短板。建立社区俱乐部是解决全民健身、全民健康战略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枢纽工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