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社会体育 >

热线:0371-65710329(网站) 信箱:hntyxww@126.com

迈进新十年 中国马拉松跑向何方?
  • 2020-01-08 11:09:43
  • 来源:郑州日报
  • 责任编辑:赵伟涛
  •   新年伊始,第18届厦门马拉松5日鸣枪起跑,拉开了一整年马拉松赛事的帷幕,也意味着中国马拉松运动迈进了“2020”时代。
     
      经历十年,尤其是近五年的“井喷式”发展,马拉松在中国从小众走向大众。“跑马”,已成无数中国人追求健康生活的新方式,对经济社会发生着越来越多的影响。跨进新十年的中国马拉松运动,将跑向何方?
     
      未来十年:马拉松还能热下去吗?
     
      中国田协数据显示,2014年~2018年五年间,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翻了40倍。“初步统计,2019年全国800人以上规模赛事达1900场,参与人次720万。”中国田协副秘书长、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社会活动部主任水涛介绍。
     
      2018年出台的《马拉松运动产业发展规划》预计,2020年全国马拉松赛事场次(800人以上规模)将达到1900场,参赛人数超1000万人次,产业规模达1200亿元。“其中一些指标在2019年已提前实现。”水涛说。
     
      曾连续13年执裁“北马”的外交学院体育部主任、国际级田径裁判王莉副教授认为,马拉松热潮背后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经济水平提高了,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马拉松参与性强、社交化、门槛低,其高性价比受到很多人青睐。”
     
      中国田协新闻委员会委员、资深跑步媒体人陈远丁介绍,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越5000美元,会进入以马拉松为代表的全民路跑体育消费周期,也就是国际著名的“马拉松周期”。2011年,中国人均GDP超越5000美元,马拉松至此开启近十年的蓬勃发展。
     
      未来能否继续热下去?众多业内人士的答案是肯定的。“虽然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大幅提升,但总量上仍不及美国和日本。考虑到中国的人口基数,仍有继续火爆的空间。”王莉表示。
     
      无缘白金:离世界顶级还差多远?
     
      2019年,世界田联公布了首批马拉松“白金标赛事”名单,中国的马拉松赛事未能入选。水涛表示,中国田协将支持有条件的赛事争取白金达标。而相比波士顿、伦敦、东京等世界顶级马拉松赛事,中国还差多远?
     
      “其实在整个赛事组织、硬件设施等方面我们可能比国际上一些比赛更好。”水涛表示,“但要想达标白金,一个是世界顶级选手参赛,还有赛事服务、电视转播等方面都需要继续学习。”
     
      水涛认为,目前最大的差距在于国际化程度。“20年前我去考察纽约马拉松,3万人的规模,其中1万纽约人,1万纽约以外的美国人,1万外国人。然而现在北马3万人的赛事,外籍选手报名只有500人。”
     
      赛事数量的激增,使得马拉松专业管理和运营人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有专家认为,部分跑道上的乱象,与中国仍缺乏足够的专业运营管理人才不无关系。
     
      水涛介绍,中国田协目前已和上海体育学院共建马拉松学院,共培养了赛事组织、医疗救护等各方面人才超过2000,下一步还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波士顿马拉松对选手的吸引力就在于上百年的文化积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地域特色强烈,可塑性、可延伸性强,各地赛事都有形成自身特色的充分空间。”跑友胡东业说。
     
      胡东业认为,中国马拉松高水平选手数量和成绩落后于亚洲高水平国家较多,人才培养体系未形成也将为发展带来隐忧。“如何形成商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将是未来的突破点。”
     
      中国特色:如何发挥后发优势?
     
      从1981年首届“北马”至今,中国马拉松已走过39年历程。相比欧美的百年发展史,中国的马拉松还处于“青年时期”,有后发优势。
     
      水涛介绍,2019年中国马拉松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与科技结合,中国田协也在积极拥抱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例如我们在试点开展赛时心率监测系统,通过大数据平台对跑者的身体状态进行检测,让跑步更加安全。”
     
      “中国马拉松在科技运用、社交媒体化方面当之无愧是世界第一。赛事小程序很方便,人脸识别运用也较为常见,赛事直播越来越移动化。未来效率会越来越高,防作弊手段也会越来越强。”陈远丁表示。
     
      中国的地方政府乐于支持举办马拉松赛事,视其为促进本地发展的机会。“马拉松办赛涉及城市的资源调配,无法脱离政府。而办好马拉松对城市形象的宣传,对全民健身战略的推动作用,也使得地方政府愿意进行适当投入。”
     
      “中国的马拉松前景未来一定非常广阔。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及时去处理、去规范。发展国内市场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将中国的马拉松推广到国外,形成自己的特色。”王莉说。
     
      新华社记者肖世尧付敏颜之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