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质量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精品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在产业规模、产业质量和产业基础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在体育赛事举办、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体育产业基地打造、体育市场主体培育、金融支持创新、产业要素融合、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体育产业一体化等领域形成宝贵经验;并提出未来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当在产业规划顶层设计、重大体育赛事举办、体育资源市场化配置、体育产业新兴业态培育、体育产业资源共享、财税政策配套完善和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等领域进行深度探索。
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合作历程
2012年
上海市体育局、江苏省体育局和浙江省体育局正式开启了区域体育产业合作之路
2013年
上海体育学院加入协作框架,依托上海体育学院成立秘书处
2014年
安徽省体育局加入协作框架
2018年
体育产业协作被纳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三省一市一院签订《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协作协议(2018-2020年)》,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22项切实可行的体育产业一体化项目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也是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区域。随着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更加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发展一直以来走在全国前列,同时也是国内最早开展体育产业协作的区域之一,在区域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协调发展等方面积极尝试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经验做法。通过总结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协作发展的路径和方式,以此作为探索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机制体制的试验田,是加快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具有战略和现实意义。
以竞赛表演核心为引领
竞赛表演业是体育产业的核心业态,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与其他业态相比,竞赛表演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辐射范围广。赛事活动的举办不仅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使产业链从区域内向区域外延伸。以上海F1中国大奖赛为例,每年吸引数十万国内外观众前来观赛,有效带动上海及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汽车、旅游、商业、会展等服务经济发展。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充分重视竞赛表演活动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创造良好的办赛环境,促进国内外体育资源要素集聚。同时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举办多层次、多种类的体育赛事活动。安徽省黄山市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一流的生态环境,打造了一系列具知名度的户外运动赛事,如中国黄山(黟县)国际山地车公开赛、黄山·太平湖国际铁人三项精英赛、黄山国际越野赛等。
截至2017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所举办的体育赛事无论从数量、种类,还是质量、规格上,均走在全国前列,已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品牌价值和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体系。
创新发展体育特色小镇
体育特色小镇的“特色”二字首先要体现在体育产业特色上,即坚持把产业放在小镇建设第一位,以体育产业项目作为小镇的核心支撑,以体育产业发展作为小镇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小镇产业发展中要瞄准体育产业链两端高价值环节,聚焦核心要素,打造创新生态系统。
2016年,江苏率先启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采取创建制和共建模式加以推进,集中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建设空间集约、体育服务便捷、发展富有活力的体育健康特色小镇,2019年累计实现三批20家共建小镇。如江苏太仓电竞体育健康特色小镇,截至2018年底,小镇实际完成总投资50.77亿元。围绕电子竞技产业,重点发展内容授权、内容生产、内容制作和内容传播四个方面,提升小镇核心竞争力,有效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和消费提升。
打造国家体育产业基地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和国家队。通过建设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长三角地区集聚体育产业资源要素,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将体育产业培育成为中长期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动力。
截至2018年1月,三省一市拥有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3个(共36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6个(共55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10个(共28个),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江苏苏南、浙江宁海、浙江淳安、浙江富阳、安徽皖南等多个体育产业基地对地方GDP贡献值超过1%,充分体现体育产业基地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对当地经济的带动功能。此外,体育产业基地通过搭建平台,集聚资源要素,推动形成专业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辐射区域乃至全国。例如浙江富阳上官乡集聚了300多家球拍生产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球拍之乡”。又如上海杨浦区五角场地区,集聚了包括上海体育学院、上海体院国家大学科技园、阿里体育、耐克大中华区总部、江湾体育场等体育产业核心资源,打造体育产业“产学研用”一体化优质创新服务平台。
激发体育市场多元主体活力
依托区域内健全的市场体系和成熟的市场环境,积极培育体育市场参与主体,壮大体育产业市场主体规模,激发各种力量参与体育产业发展活力,是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此外,长三角三省一市积极支持体育企业创新创业,一方面鼓励体育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解决传统企业在群众健身、场馆运营、赛事举办等方面遇到的难题,破解体育产业发展瓶颈;另一方面,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器,为创业企业、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支持,为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体育产业目前正处于其发展的上升阶段,对资金的需求旺盛,加快构建多种渠道的资金投入体系,发挥不同形式资金支持方式的优势,对助力产业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近几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纷纷设立体育产业专项引导资金,针对体育设施建设、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职业体育、重大赛事等领域进行扶持和补助。政府购买服务是财政支持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如浙江省自2017年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进省级篮球协会的实体化建设,将部分篮球运动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激活社会组织活力。此外,各省市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体育产业,鼓励设立体育产业投资资金,为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拓宽渠道。
培育体育新业态融合发展
体育产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一种类型,独立运作很难做大,只有通过融合发展,把体育这滴水融入到经济活动的海洋中去,才能形成波涛。作为综合性强、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显著的业态,体育产业更需要打破自身范围,积极与其他产业、要素资源进行互动创新。体育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融合,可以带来新的发展动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体育产业与新兴产业相碰撞,可以孕育出更具活力的综合性产业。如浙江金华的农村地区在“体育+农业”的产业融合模式下,根据各村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植入体育元素,培育了体育农业休闲、体育名宿、体育乡村体验等特色集聚区,成为推动当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长三角地区互联网体育生态圈已初具雏形,从赛事直播+平台、体育爱好者社区到O2O运动、运动电商,再到可穿戴设备、大数据追踪,不仅诞生了一批有技术、有产品的互联网体育企业,也预示着未来互联网+体育的广阔空间。截止2017年底,全国80%的电竞公司、俱乐部、明星团队驻扎上海,全国范围内四成以上有影响力的电竞比赛落户上海,其中不乏英雄联盟职业联赛、王者荣耀职业联赛、DOTA2亚洲邀请赛等全球顶尖电竞赛事,区域电竞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技术支撑制造业升级换挡
体育用品制造业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目前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始于体育用品制造业,江浙两省拥有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近万家,并诞生了许多享誉国内外的民族品牌。而在当今大众消费水平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的时代背景下,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正经历着升级换挡的关键时期,再次成为影响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未来走向的重要节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仅是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更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要跳出传统制造业的局限,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打造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