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体育要闻 >

热线:0371-65710329(网站) 信箱:hntyxww@126.com

通讯:赛场上不一样的“教师节”
  • 2019-09-11 10:41:41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责任编辑:赵伟涛
  •   中新社郑州9月10日电题:赛场上不一样的“教师节”
     
      中新社记者李贵刚董飞韩章云
     
      “有一些别样的感受!”
     
      “发挥好就是最大的教师节礼物。”
     
      9月10日是中国“教师节”,正在河南郑州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人:在赛场外他们是教书育人的园丁,在赛场上他们是运动员、裁判员、志愿者,他们在角色转变中体验着不一样的“教师节”。
     
      “以前从没有接触过射弩,这是第一次。”61岁林沛容是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射弩代表队年龄最大的队员,也是台北一名舞蹈老师,主要教授原住民传统舞。
     
      2009年,在机缘巧合之下林沛容接触到了射箭,之后10年经常参加台湾各个县市的射箭比赛。
     
      虽是一名老射手,第一次参加射弩比赛的林沛容却很珍惜此次比赛机会。
     
      “台湾的传统射箭和射弩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林沛容说,“重在交流吧,多一个机会感受到弩和箭不一样的地方,明天还有舞蹈表演项目,还可以继续交流。”
     
      同为射弩运动员的四川代表团马芳,不仅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一所小学的体育老师,还是一名珍珠球运动员。
     
      2018年6月,在备战四川省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时,马芳参加的是珍珠球比赛项目,与射弩运动员一起训练。
     
      射弩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小就对射弩感兴趣的马芳在数月近距离接触射弩后,决定报名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射弩比赛。
     
      “珍珠球要有爆发力,射弩心越静越好。”今年6月开始学习射弩的马芳介绍说,“学校孩子们周末都会用爸爸妈妈的手机给我加油。”
     
      在学生们鼓励下,从篮球到珍珠球再到射弩,马芳不仅抗住了角色转变中的压力,还如愿参加了射弩比赛。
     
      “停,进入消极区;进攻,犯规!”在民族式摔跤比赛中,裁判员贺昕不停地喊着口令。
     
      贺昕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所中学体育老师,曾是一名摔跤运动员。
     
      赛马、射箭和摔跤被称为蒙古族“男儿三艺”。贺昕虽为女性,但从小就接触到了摔跤。
     
      从小到大,一路磕磕绊绊,贺昕最终进入北京摔跤队,走上了国家级赛场。
     
      从2015年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始,贺昕陆陆续续执裁了中国跤全国锦标赛、青年锦标赛和冠军赛等赛事。
     
      从中国式摔跤(也称绊跤)到国际式摔跤(自由式和希腊-罗马古典式),迄今4年多的裁判经历,让贺昕对民族式摔跤比赛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平时在学校,她更注重用自己运动员和裁判员的经历去影响班里的孩子们。
     
      “如今鄂尔多斯市承办了一些摔跤比赛,很多学校开设了摔跤社团。”贺昕介绍说,“这不仅让孩子们强身健体,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