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黑肤黑“脸”不黑的裁判张秀泽
比如,当车手的队车未能及时补给时,张秀泽的裁判车就成了应急补给车。
新华社济南10月4日电题:衣黑肤黑“脸”不黑的裁判张秀泽
新华社记者张逸飞
“嘟……”随着一声长哨,身着黑色裁判T恤的张秀泽迎回了4日完赛的最后三名车手,并向他们微笑着竖起大拇指。比赛结束后,一名运动员走上来向张秀泽表达感谢:“今天多亏了你递给我的水,太谢谢了!”皮肤黝黑的张秀泽“脸”却不“黑”。“没有事呀!”他操着山东口音笑着说。
4日,2018京杭大运河自行车超级挑战赛的赛程异常艰苦,从天津到山东德州,历时八个多小时,纵跨三座城市,全程273公里。
在这八个多小时中,张秀泽的无线对讲机几乎就没安静过。“裁判员你好,捷酷天津车队运动员请求补给,队车可以上前吗?”“裁判你好,我们有运动员后轮扎胎请求救援。”“3号裁判车,请报告你现在的位置,收到回复。”……
一边忙着回复各车队和裁判组的信息,张秀泽一边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保障场上运动员的安全上。“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别为了快那么一点儿,把小命儿搭上了啊。”每当裁判车经过选手时,他都会扯着脖子提醒你追我赶的运动员。而他的“鲁式”幽默配上独有的山东口音,也成了运动员们调节紧张情绪的良方。
调节运动员情绪的技能,是张秀泽在工作中练就的。50岁的他现在是山东烟台市体育局体育工作大队训练科科长。“当裁判时,经常就把抓训练的习惯带进来了。”张秀泽说。
比如,当车手的队车未能及时补给时,张秀泽的裁判车就成了应急补给车。“要水不?只有清水,没有糖水啊!”“想要糖水?我这有面包行不行?吃点不?”“快,递给他个面包,慢点吃,别噎着了。”
比如,看到落后的车手们进取心不足时,他还会督促他们,就像督促自己的队员。“加油啊,快点骑!”“你们距离第一集团已经8分30秒了啊,还在这磨叽,赶紧的!”“都想跟车,谁都不领骑,你们前面不到400米就有个小集团,赶紧撵撵再跟啊!”
比如,他还会跟记者交流场上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你看这个外国运动员,虽然骑得不慢,但是技术动作有瑕疵,脚踝太活不定型。缺个好教练,要不还能提高。”
张秀泽之所以这么懂自行车,因为他自己年轻时也是个高手,拿过多项自行车全国锦标赛冠军,还入选过国家队。善于爬坡赛段的他被圈内人称为“爬山虎”。
“这次我们裁判团队虽然人不多,但是都是圈内非常认可的人,执法水平都很高。说实话,做裁判很累,只要发令枪声一响,脑子里的弦就时刻绷着,就怕出现安全事故和公平竞赛的问题。”
5日,包括张秀泽在内的裁判团队和选手们将迎来更加艰巨的挑战。大运河赛第四赛段的比赛距离长达442公里,预计骑行时间将超过12个小时。
“明天是个考验,从我的角度讲,还是安全第一,希望小伙子们能分配好体力,比出好成绩。”和记者分开前,张秀泽已经开始为第二天的工作做起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