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图片新闻 >

热线:0371-65710329(网站) 信箱:hntyxww@126.com

身体残疾却依旧向上 TA们努力奔跑的样子真美
  • 2021-12-14 16:48:41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责任编辑:李保华
  •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2016年10月22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田径比赛在武汉五环体育中心举行。在男子残疾人400米IT5级决赛中, 法国选手SEBASTIEN PRADALIER以1分29秒97夺冠。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有一种美丽不需要挂在脸上,有一种真诚不需要诸多言语,有一种关爱不需要任何誓言……”

      孙奇因为假肢开裂而重重摔倒在地,他满脸是血,但坚强地爬了起来,胡乱擦拭了几下血迹之后,坚持完成了比赛。走过媒体混采区时,孙奇还不忘回头,给所有人留下一个大大的微笑。

      这是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上的一幕,原本有信心进入前八名的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孙奇,在比赛时假肢意外开裂,最终只获得了第11名。

    点击进入下一页
    冬残奥会国家集训队单板滑雪运动员孙奇在运动员驻地进行体能训练后满头大汗。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而现在,他正在紧张积极备战当中,希望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冬残奥会上弥补遗憾。

      这位来自辽宁的中国残奥单板滑雪集训队选手因为幼年时的一次意外,而失去了右小腿。得益于出色的身体素质,孙奇16岁那年就被选入中国残疾人单板滑雪队。他渴望在北京冬残奥会上拿到一枚奖牌。

      对于每个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员而言,北京冬残奥会都意义非凡。孙奇也表示,要把曾经失去的拿回来。这个漫长的过程,他必定会经历比常人更多的困难和阻力,但他在追梦路上努力奔跑的样子,值得无数的赞叹和敬意。

      据媒体报道,中国目前约有8500万残疾人,但是很多残疾人士并没有就此消沉。有人在田径场上奋力奔跑,有人足球场上挥洒汗水,越来越多残疾人运动员们用拼搏实现梦想,书写着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动人篇章。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8月24日,日本东京,2020东京残奥会开幕式在东京新国立竞技场举行。图为体育场上空烟花绽放。

      今年落幕的东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在金牌和奖牌双榜遥遥领先的同时,也留下了无数让人泪目的瞬间。

      来自云南的运动员郑涛,因为没有双臂,在比赛出发时只能靠咬着毛巾来保持姿势,到边转身的方式则是以头撞向泳池壁。站上东京残奥赛场的他,斩获4枚金牌。

      幼年因为意外失去双臂的郑涛,最终还是在泳池里找回了自信。虽然训练很苦很累,但体育为他插上了梦想的翅膀,也让他感受到了自我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9月5日,第16届夏季残疾人奥运会闭幕式在日本东京举行。图为中国代表团旗手、女子轮椅篮球运动员张雪梅持五星红旗进入体育场。

      同样是东京残奥会的赛场,中国女子轮椅篮球队的姑娘们创造历史,拿到了一枚宝贵的银牌。半决赛的赛场上,队员张雪梅在一次和对手的对抗中,连人带轮椅被掀翻在地。为了不影响比赛,她立刻单手撑地,用力快速将轮椅和身体扶正。

      这一幕,只是姑娘们无数次在赛场逆风翻盘的缩影。残缺的身体,无法束缚不屈的灵魂和对胜利的追求。她们身上闪耀着体育精神的高光,也是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生动体现。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11月22日,中国残奥冰球队在此备战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东京残奥会落下帷幕后,北京冬残奥会成为残奥健儿们期待的舞台。为了在家门口的赛场上一展风采,残疾人运动员们正夜以继日地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为比赛做最后的准备。

      残奥健儿们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的同时,也有很多无法站上赛场的幕后人员,为北京冬残奥会贡献着一己之力。

      赵新是一位盲人音乐工作者。他创作的冬奥歌曲《冰雪情怀》成功入选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届十首优秀音乐作品。先天性双目失明的他,用美妙的音符传递对北京冬奥的期盼。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国家残疾人单板滑雪队员正在进行训练前的技术热身。中新社记者张兴龙摄 张兴龙 摄

      其实从2008年起,赵新就开始创作奥运歌曲。北京残奥会闭幕式上,他还曾演唱自己的歌曲。他想通过自己的故事,告诉更多的残疾人朋友,勇敢追梦,实现自己的价值。

      类似郑涛、孙奇、赵新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盲人歌手杨光曾经在歌曲《我们》中深情演唱道:“有一种美丽不需要挂在脸上,有一种真诚不需要诸多言语,有一种关爱不需要任何誓言……”深入人心的歌词,唱出了很多残疾人士的心声。

      残疾人运动员们虽然身体不健全,但又和健全人士一样,有喜怒哀乐,也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些远动员们需要的,不是别人的同情和怜悯,而是平等和尊重。

      有时候,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看着孙奇们的感人事迹,你还会不停抱怨,虚度光阴吗?(记者 邢蕊)

    推荐阅读